骄傲!四川这位教师被评为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!
9月4日
教育部、中宣部公布了
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
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了
高教、职教、基教、幼教、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
在这些优秀的教师当中
就有一位四川教师的身影
她就是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
跟川川一起看肖老师的故事
↓↓↓
“我真的太意外了,完全没想到我会入选。”
9月4日,教育部公布2020年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名单,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成为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特教教师。当天,在成都参加全省教师节“最美教师·荣耀四川”节目录制的肖敏说:“这是一份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和特教教师的一份期待,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使命。”
1996年,肖敏从乐山师范学校聋教育专业毕业,成为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。当她沿着蓝田小镇的六角形石板路走进小巷子深处的特教学校,看到盲生、聋生、智障学生时,她感觉自己的心像攥紧了一样。
“从那一刻起我便告诉自己,要好好教他们,做个好老师。”肖敏暗下决心。
悦纳特殊学生,从爱和等待开始
24年前,19岁的肖敏刚踏上讲台,迎接她的是全校最高年级、最调皮的12个聋生,打架、偷东西、半夜翻墙去打游戏,甚至高高地举起椅子与肖敏对峙,最要命的是一言不合就出走。
那时的肖敏常常与这群叛逆又愤怒的聋生发生冲突,大发雷霆,师生关系严重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。“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了师生对峙上,课堂上想用力,却用不上力。”屡屡碰壁的肖敏动了放弃的念头。
第一个月放假回家,肖敏的声音已经嘶哑到发不出一点儿声音。身为教师的母亲对她说:“那些孩子听不见,你对他们发泄情绪毫无意义。当成年人和孩子发生冲突时,你要以教师的身份去主动解决问题,多为他们的未来想想。”
肖敏静下心来反思,渐渐地,她领悟到,温暖、期待、包容才是特殊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“教育无他,唯爱而已。”当肖敏读到这句话时,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挫败。几近崩溃时,她告诉自己别放弃,并问自己:“你心无芥蒂地接纳学生的一切吗?你发自内心地爱他们吗?”
面对这群听障学生,肖敏试着敞开心胸,选择温情陪伴。与学生们一桌吃饭、一同读书、一起游戏,带他们走出校园,探索学校附近迷宫一样的小巷子。田间、地头、集市或滨江路,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。
在肖敏的坚持下,孩子们渐渐有了变化。讲课时,开始有一双又一双专注的眼睛给她回应;和学生一起拔草劳动时,孩子们会悄悄撑起校服为她遮挡太阳……
今年1月的一次毕业学生聚会,有两个已为人父亲的学生对肖敏说:“肖老师,对不起,以前惹你生气,现在我当爸爸了,我能理解到当时你对我的心情,和爸爸妈妈的一样。”这让肖敏感受到,对学生的教育,是需要等待的。
爱的更高层次
是提供专业而个性化的教育
陶行知先生说: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”在特校做老师,肖敏发现:仅仅有爱是不够的,还必须学会懂得,才能真正地帮助到他们。
小凡在普通学校上完三年级后转学到肖敏班上。他既不会说话,也不会手语,识字不多,数学更糟,但画画很不错。他很沉默,总是低着头,不看任何人。
肖敏思前想后,动手做了很多个笑脸,每个都不一样。有的画在硬纸片上,有的是个印章图,有的是一个剪影……每天早上到教室,趁别的同学不注意,就过去塞给他一个。
有一天,肖敏发现小凡把收到的笑脸拿着玩,虽然还是低着头,唇角却露出了一点点笑意。肖敏知道他已经不会再抗拒老师了,就拉着他,用图片、实物对应着教他汉字和手语,班上的同学也模仿肖敏教他。他渐渐地融入到班级和校园中。
学生有语言障碍,她会在聋生将手语转换成书面语时,准备好适用的句式,讲解某些抽象的词汇时,她会举各种具体事例;学生有情绪问题时,她会知道某个孩子抓破同学的手背只是情绪问题被引发,最要紧的不是劝解,不是惩罚,而是消除刺激源……
肖敏的班上曾经有个脾气特别大的聋女孩,走路、推门、拿碗、放水桶……做什么都是气呼呼的,弄出很大的声响。学习成绩也不如意,老师辅导,同学帮助,自己也很努力,然而还是不开窍。
然而,手工老师却发现,教学中最难的蜀绣工艺,只有她能把渐变色部分做得极其精致。肖敏与大家商量,减掉她部分习题量,鼓励她学手工艺。期末表彰时,女孩第一次上台领奖,笑得无比明媚。
“要懂得特殊的孩子并不容易,因为特殊教育是个太广泛的领域,各类残障、各个学科、各种年龄……每个特殊的孩子都不一样。”肖敏说,必须要懂得他们,把握他们的需求,才能实施科学的教育干预,这需要老师足够专业。专业支持下的懂得,是更高层次的爱。
用星星之火,点亮更多特殊儿童的未来
多年来,肖敏和同事们跑遍了泸州的每个路口和车站,成了各个派出所的常客,但聋生的出走率仍然很高。肖敏意识到:“找学生不是办法,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聋生出走的根源问题。”
“对聋生的教育,不能只局限于课堂;师之爱生,要为之计深远。”肖敏觉得,对学生的教育应该着眼于他们的生命成长,着眼于他们的未来生活。
于是,肖敏领着老师们分别走访学生家庭,摸底调查聋生的出走问题,变“扑火式”的教育为预防教育,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课题《聋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心理指导》。
短短几年,学校聋生的出走率降低了,就业率提升了。毕业的聋生小涛,利用肖敏教给他的自救知识,成功解救了受犯罪团伙控制的一位师兄。到2004年,学校再无聋生出走现象。
2014年,《特殊教育提升计划(2014-2016年)》提出“全面推进全纳教育,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”。随即,肖敏和老师们开展调查,统计了泸州市江阳区 3 至 15 岁的300多名残障儿童的入学情况,并对偏远农村的43名重度、多重残障儿童进行入户调查。
在拟定了细致的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方案后,2015年1月,学校正式启动送教上门服务。每个周末,肖敏和老师们背着教具,不惧风雨,不怕劳累,辛勤地奔走在送教的路上。
送教上门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重度、多重残障儿童,即便是像肖敏这样从事了20多年的特殊教育工作的老师,也会焦头烂额束手无策。
她从零开始,拜师学艺、上网查资料、请教专家……现学现用,边研究边教学。肖敏还带领老师们开发实施送教上门课程,建设课程资源,编写使用《送教上门家长指南》,提高了送教上门的质量。
现在,普通学校的老师也加入送教的队伍,既给重度多重残障儿童和家庭送去了课堂,更送去温暖和希望。
2018年4月,肖敏经过遴选成为教育部首期名师领航班学员。1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学员中,仅肖敏和谭蕴华(香港)两人是特殊教育教师。
华东师范大学培养基地院长周彬勉励肖敏:“特殊教育最薄弱,也最需要发展,个人的优秀已经不是你们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。你们必须带动更多的人,承担起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。”
2019年1月,肖敏领衔的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获批成立,除了专业引领,肖敏总是鼓励大家“聚成一团火,散作特教星”,将“温暖、专业”的特教信念根植于心。
2020春起因新冠疫情延期开学,听力、视力、智力障碍的学生开展线上教学,各有各的困难。肖敏发动工作室团队和学校教师精心筹划和细致准备,从2月10日开始,一部一案、一班一案、一生一案地创造性实施。比如针对聋生的“录制手语视频”“手语直播课堂”“学案+在线指导”“微课+任务单”,针对盲生的“口授盲文”“音频听读”“居家定向行走”,针对智障学生的“学习资源美篇”“任务分析操作示范”等。
4月13日,第二次延期复课后,肖敏与老师们分成小组走进126名残障学生和53名送教学生家庭,送去新教材、学习资源包、防疫和心理疏导、家长指导。结合线上辅导,让残障学生们科学防疫,安心居家学习,直至顺利复课。
“爱心接纳、真心懂得、用心钻研、诚心担当”,这是肖敏心中一个特校好老师必须有的模样,“我们要用支持、欣赏、包容、期待的眼光去帮助他们,去成全每一个特殊孩子。”
24年过去,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?肖敏心里的答案逐渐明晰。
编辑 | 熙妹 校对 | 木尧 核稿 | 关关
来源 | 教育导报往 期 阅 读